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一带一路故事】孟加拉巴瑞萨电站的“汉语四六级”考试
来源:黄金城电投公司 作者:高荣荣 摄影:高荣荣 时间:2025-09-09 字体:[ ] 分享:

清晨,雨季里久违的阳光穿过孟加拉巴瑞萨电站集控室的玻璃窗,落在孟籍员工ABDULLAH AL JUBAIR的笔记本上。他微微前倾身体,用略带口音却十分清晰的汉语报告:“C机冷塔风机电机绝缘电阻测试合格,设备已送电正常……”话音刚落,中方集控主值微笑点头:“雨季空气潮湿,电气设备需多加留意。”“明白!一定按期测量电动机绝缘,重点检查接线盒密封情况。”

这场自然流畅的对话与配合背后,藏着一个关于语言、信任与成长的故事。

黄金城电投公司下属孟加拉分公司推出并实施两年多的“孟籍员工汉语学习激励方案”——这套被双方员工亲切称为“汉语四六级”考试的成长体系,有效打破了中孟双方员工的沟通壁垒,成为给属地化团队深度融合赋能增效的“金钥匙”。

壁垒:语言鸿沟下的现实困境

2022年,作为电站运维单位的黄金城电投公司下属孟加拉分公司,陆续招录了100余名孟籍员工,然而语言鸿沟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双方员工之间 ,安全培训、技术讲解、团队融合等均无法有效开展。

这道无形却有碍的“墙”不仅让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拖慢了整体节奏,还埋下了安全隐患,一些原本寻常的工作场景,也因语言障碍而生出不少困扰。

MD IMRAN HOSSAIN至今记得初次跟随中方师傅学习焊接时的窘境:中方师傅指向电焊机,一句“电流加大二十安”让他茫然无措,师傅左手比“二”,右手比“零”的手势,他愣了半天也没明白。最后师傅拿来电流表,用红笔在“20”刻度上画了个圈,又手把手拧动旋钮,他才恍然大悟。

那段日子,一个简单的工作,MD IMRAN HOSSAIN总要比正常多花一倍时间,“感觉自己像个笨学生,师傅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我更是心急如焚,挫败感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中方师傅魏忠新的“课堂”上同样满是拦路虎,让他每堂课都满头大汗。给孟籍员工做技术培训时,他得提前两小时把讲课内容翻译成英语抄在黑板上,旁边画满设备草图。可看着台下近三成不懂英语的孟籍员工迷茫的眼神,他得边讲边双手并用地演示——说“阀门关紧”时,双手比划拧阀门的动作;讲“压力过高”时,张开双臂做“膨胀”状。“一堂课下来,嗓子冒烟,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比爬60米高的锅炉还累”,魏忠新说。

语言不通,不仅造成沟通障碍,也在无形中加深了文化隔阂,悄然拉大了彼此的距离。

“解决不好语言沟通问题,属地化就是空中楼阁”,鉴于近三成孟方员工不懂英语,干脆鼓励引导他们学习汉语,以缩短语言融合的距离、打通双方员工之间的交流壁垒,这逐渐成为孟加拉分公司运维团队中方管理层的共识。

创新:“学练评奖”闭环里的成长密码

万事开头难。

对孟籍员工来说,方块字是抽象神秘的“天书”,驾驭汉语的声调起伏更比学开车还要难上好多倍。自学初期,许多人在“b、p、m”这些发音的细微差别面前望而却步,另一些人则在“车、东、电”这些“曲里拐弯”的汉字笔画中逐渐迷失,“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在初学者中屡见不鲜。

2023年10月,一项名为“孟籍员工汉语学习激励方案”的中、英文双语版制度文件应运而生。

方案以自愿参与为基本原则,通过正向激励培养汉语学习兴趣、营造汉语学习氛围,依据技能水平划分A级(能独立开展技术培训)、B级(能进行专业沟通)、C级(能完成日常对话),形成明确的进阶路径,使孟籍员工目标清晰可及。

这把“钥匙”的锻造,藏着“学、练、评、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巧思。

3名有中国留学或孔子学院学习背景的孟籍员工带着徒弟学习,同时孟加拉分公司主动联系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孔子学院,采购并免费向孟籍员工发放专业汉语教材。中方师傅则给孟籍师傅开小灶“加餐”,补上专业术语和汉语日常表达的不足,形成“中方带孟籍、孟籍传徒弟”的良性循环。

每季度的等级评定如同“实战演练”,笔试涵盖“空预器”“断路器”等术语互译,面试模拟设备巡检流程、缺陷处理等工作场景,拼读测试则关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的拼写,难度从汉语拼音拼读、纯汉字阅读、绕口令阅读逐级攀升,切实贴近工作实际。

更可喜的是学习汉语得到“甜头”而催生出的行动自觉。

通过给证书获得者发放月度津贴、在评先晋升中优先考虑、给予中方师傅奖励等激励措施,同时激发出孟籍学员深入学习和中方师傅创新教学热情。

蜕变:从顺畅沟通到效能跃升

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孟籍员工成长的果实在电站悄然成熟。

MD RASEL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从听不懂‘紧急停运设备”口令的困扰,到加入“师带徒”计划后的刻苦钻研,他仅用6个月时间便成功通过C级评定,并在一年后晋升为中级电气工程师。“汉语是打开新天地的钥匙”,MD RASEL由衷地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NURJAMAL作为A级证书获得者,工作成效尤为突出。身为安全管理骨干,他能操着汉语独立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精准翻译安全规程、事故案例等,将“触电急救法”“安全带不得低挂高用”等专业内容转化为孟籍小伙伴熟悉的表达,推动“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深植人心。

同时,作为“王牌”师傅,除了每周三次雷打不动的集中培训外,NURJAMAL还充分考虑倒班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一对一交流授课,食堂里、绿荫下、办公室、生产现场……到处都成了他的课堂。一年多来,已经累计有7人顺利“出师”。

“截至2025年7月,1人获得A级认证,3人通过B级认证,28人获得C级认证。32名认证人员占属地技术工总数的26.45%,所有持证员工技术岗位均有提升,且全部担任关键岗位。”

“他们已从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全面参与设备操作和盘面监视,独立带队开展设备消缺维护,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与当地税务机构、银行等深度对接……”

“他们已成为孟加拉分公司属地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孟加拉分公司中方团队对“汉语四六级”考试取得的成效做了初步总结。

这些蜕变不仅是个体成长,更带来团队效能跃升。曾经参数调整要多花一倍时间,如今因沟通顺畅,设备消缺效率直线提升;过去技术培训需中方师傅边讲边演,现在持证员工能当“二传手”,培训更高效;文化摩擦也因他们的“双语”乃至“多语”优势不断减少,团队协作愈发顺畅。

共筑:以语言为桥梁携手奔未来

2025年3月,孟加拉分公司特意举办了一场聚会,摆起孟加拉特色的长桌宴,邀请孟籍员工家属进入电站参观,中孟双方人员围坐一堂,共庆佳节。

聚会中,孟籍员工用汉语向中方同事介绍孟加拉国传统服饰“纱丽”的穿法,讲“手抓饭”里藏着的团圆寓意;中方员工则教大家说“新年快乐”,从春节贴春联的讲究开始讲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国文化。

席间,中方员工笑着说:“教他们汉语时,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从‘谢谢(Dhonnobad)’这类简单的词汇起步,学会了大量孟加拉语。这种‘双向奔赴’不仅促进了双方员工工作上更加默契,也让生活中的相处更加融洽。”

这些获得证书的“种子选手”,凭借共通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优势,踊跃践行“以孟带孟”,不仅传授汉语,还分享技术,犹如蒲公英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至四面八方;日益增多的孟籍员工化身为“文化使者”,将巴瑞萨电站一天天的变化和中国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

“公司发展的成功,除了经济效益,还在于培育了多少人才、结下了多少情谊,在彼此成就中为两国共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才是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的终极目标。”孟加拉分公司总经理邓德庆这样说道。

如今,电站的集控室里,汉语、英语与孟加拉语交织的对话不绝于耳;检修现场,中孟双方员工并肩携手维护设备,笑声混着工具的叮当声;宿舍区的‘汉语角’,在夜晚的灯光下总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