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长风万里度三山,满目新景入画来
来源:水电一局 作者:伊亮年 时间:2025-10-15 字体:[ ] 分享:

秋日的新疆,天高云淡,色彩斑斓,处处呈现祥和繁荣的景象。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天山南北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回溯这片热土上的光明征程——东天山村庄的万家灯火与哈密抽水蓄能电站的星星灯火遥相辉映,38团蜿蜒曲直的引水渠道与铁门关民生脉络紧密相连,牙马特水库的碾压混凝土大坝矗立在温泉县大山深处,阿图什设施农业产业园准备再次书写克州人民关于无花果的故事……从“引水”到“抽水蓄能”,从戈壁荒漠到乡村振兴,从市政工程到民生项目,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述说着水电一局与新疆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丝路画卷。

初次见面,是缘分亦是使命。

2022年4月,水电一局中标新疆哈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一场绿色能源与科技创新攻坚战在新疆“东大门”正式打响。

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是国家在新疆规划建设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新疆第二、东疆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这个正在建设中的电站就像“充电宝”,在电力富余时抽水蓄能,在电力不足时放水发电。建成后,它将主要承担新疆和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储能、系统备用等任务,保障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调节哈密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和电力稳定,为哈密丰富的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家里有六口人,还种了十多亩地,吃水用水经常不够。”天山乡二道沟村民阿如尼.阿木提说,尤其每到春秋灌溉季节,家人都盼着水来,可到了夏季融雪期,又担心水太多成灾,“家里农田每年都会被淹好几次”。

哈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当地各类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天山冰雪融水,电站建成后,上、下水库将成为哈密重要储水源,从而实现“以电保水”的独特价值,电站周边乡村基微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改善。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上下路大坝填筑工作,计划将于2028年全部投产发电,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3.68亿千瓦时。

对阿如尼.阿木提而言,这意味着他家的农田再也不必为灌溉发愁,“等电站修好,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村里的荒地也都能种上粮食了,大家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精耕沃土,需深度也需厚度。

行至南疆大地,且末县往西约150公里的昆仑山腹地,戈壁中的一汪清泉映入眼帘。远!这是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对38团水利工程项目的最初印象,从渤海之滨到西域戈壁,近4000公里长途跋涉,5个小时云端飞行、8个小时沙漠公路,最终还要穿越100多公里“无人区”。2023年初,新疆兵团38团水利工程项目团队豪情满怀,奔赴昆仑山脚下的戈壁,开启了引水于民的新征程。

“一天一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水电一局建设团队成员介绍说,“刚进场的时候是春天,每天都有沙尘暴,有时会形成数十米高的‘沙墙’,在外行走,可谓是走一步吃一嘴沙。”

在此环境下,为尽快解决营地建设问题,项目团队克服黄沙漫天、昼夜温差大、坡面不平整等困难,每天早上带上干粮奔赴施工现场,利用无人机开道,争分夺秒跑出了营地搭建的“加速度”。然而身处茫茫大漠,风沙洗面、交通不便、缺水缺电甚至通讯信号时常中断等问题随之而来。

没有水,水电一局建设团队就自行搭建管道储存“自然水”,没有电就拉来柴油发电机建起临时“供电所”,没有信号就联系通讯公司架设基站……无惧酷暑严寒,笑迎风沙雪雨,随着袅袅炊烟在戈壁升起,这群青年追风者已在漫天黄沙中立下战书:定要在沙漠里开辟出一道“水通道”。

向新图强,要务实还要突破。

走进美丽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沿着母亲河——博尔塔拉河一直到温泉县,牙马特水库导流洞两端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道路上往来穿梭,设备的轰鸣声在河谷中回响。

牙马特水库总库容306万立方米,调节库容为238.4万立方米,最大坝高73米,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目前正在进行坝体混凝土浇筑施工。

当碾压混凝土浇筑遇上新疆特有的“一日过四季”气候,如何完成连续作业10小时以上、保持混凝土恒温、一次成型三大难题,成为项目团队关注的焦点。

“这里的天气就跟开玩笑似的,昼夜温差常达20℃以上,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就像在跟老天爷抢时间。”项目负责人邢志国说,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团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新疆特殊地质气候条件,总结出碾压设备选型、摊铺工效、碾压遍数与压实容重关系、层面结合处理方式、成缝工艺等最佳组合参数,优化变态混凝土的加浆方式、振捣参数,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度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严格控制在理想区间。

牙马特水库项目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在公司范围内唯一的在建碾压混凝土工程,项目混凝土温控、砂石料质量、环水保标准等要求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料源质量,项目建设了博州温泉县规模最大、产能最强的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全力保障混凝土供应。

“成功了!大坝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2025年4月,随着混凝土倾泻而下,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目前,大坝混凝土浇筑已完成17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65%,顺利通过导截流阶段验收,正全力推进坝体帷幕灌浆和大坝填筑的关键工序。施工方通过优化设备配置,实现了拌和、运输、浇筑全流程高效衔接。项目部将力争在冬季前完成坝体碾压混凝土关键施工,确保工程于2026年7月如期完工蓄水。

2025年,水电一局在疆中标阿图什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未来将持续优化经营结构,将“融疆行动”的市场营销理念与“以现场促市场”项目管理理念强强联手,敏锐把握水利水电、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窗口期,逐步向其他市场拓展的道路,争取以点带面实现多元化发展。

科技赋能,谋创新还谋效益。

水电一局运用科技的手段打开突破口,展开了“与传统赛跑、与自己较劲”的较量。

哈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打造行业领先的绿色砂石筛分拌和系统,其中筛分系统成品骨料使用总量约为262.12万吨,可供应项目常态混凝土、喷混凝土、路面混凝土、下水库垫层料等工程所需的成品骨料。拌和系统混凝土供应总量约为95.17万立方米,可供应拦河坝、拦沙坝、道路等工程的混凝土使用,有效减少了对当地山体的破坏和矿产的采集。

项目在砂石加工系统中采取了全湿法封闭式生产工艺,厂区采用自动监控喷淋系统,厂区内加装PM10、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间内空气质量,配备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在水和气的共同作用下,喷出微米级雾滴,在抑尘点形成浓而密的雾池,抑尘率高。同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除磷、除氮后循环利用,通过采集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实时监测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处理水量、水质情况、能耗、维检等方面的数据,实现多维度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式,在确保产料质量的同时,实现“近零碳”“零排放”目标。确保对当地生态环境“零破坏”。

项目大坝主体工程启用无人智能碾压系统,利用北斗导航、物联网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分析技术的完美结合,成功实现了施工的精准化与自动化管理,这一创新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大坝的压实合格率从92%提升至98%。

牙马特水库项目积极克服炸药断供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专业精细地研究部署,创新采用二氧化碳气体爆破的方式进行施工,最终保证实现了项目各个工期节点目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可。

引水隧洞是38团二期水利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大的单体项目。支洞下穿山体堆积物破碎带,存在溶洞、坍塌等现象,易导致拱架发生扭曲变形,如采用爆破法施工总体工期长,且安全及成本不易控制,项目部果断引进悬臂式掘进机对隧洞进行掘进,该设备也是首次使用于南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破解施工难题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研究创新了《高原复杂条件引水工程施工关键技术》《高原引水工程高岸坡不稳定体治理施工关键技术》《渠首右岸边坡处置施工技术》等施工技术,优化了施工方案,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2023年11月30日完成渠首施工支洞贯通,较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为推进主洞掘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向水电一局发出表扬信,对水电一局攻坚克难、科学组织、精细管理实现支洞贯通节点目标表示祝贺。

融疆行动,是责任更是担当。

多年来,水电一局坚持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树一块丰碑,不仅通过在建工程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还主动采购当地农牧产品,积极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

2024年6月,哈密天气逐渐转暖,天山上的冰雪开始融化,距离哈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约21公里的口子村榆树沟部分道路受雪融水冲刷导致路面受损,天山乡口子村至榆树沟道路全长15公里,是通过山口必经的隘口。接到村民无法出行的通知的第一时间,项目部在做好项目防汛工作的同时,迅速组建挖机、铲车和压路机等设备队伍赶往了现场,填筑水毁路面,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由衷感谢和高度肯定。

在深化民族融合、就业扶贫的工作中,哈密抽水蓄能项目聚焦精准扶贫,坚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持续不断深化培训促就业,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做好当地少数民族就业人员的日常学习及管理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劳动技能,少数民族工友们月收入达到人均4000元左右,加快向产业工人转变。

在天山乡二道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不断用劳动和技能创造幸福,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佐热姆.克齐科在2024年初通过村委会介绍进入哈密抽水蓄能项目做保洁。通过不断学习和项目部同事的帮助,佐热姆.克齐科完全适应了项目工作和生活,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听说项目部还需要其他劳动岗位,就让村里其他村民来试一试,没想到其他村民干得得心应手,很受项目部同事的赞赏。

“过去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种地,一年最多能收入9000块钱。”佐热姆.克齐科说道。在进入项目部上班之前,他家种着十来亩地,家里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即将步入大学,收入根本不足以填补家用。“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一个月收入5000元,真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她喜滋滋地算着账。今年因为腿部不小心受伤,不能来上班,怕耽误自己的工作,就让女儿来顶岗。“我不能辜负项目部领导对我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支持,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项目部整体的工作安排”项目部人员去看望佐热姆.克齐科的时候,她热泪盈眶地说道。

哈密抽水蓄能项目、38团水利工程项目的青年们积极行动,联合项目属地小学,为当地儿童送去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关怀,增进民族情感,以实际行动助推属地农业、就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践行央企的担当和使命,赢得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广泛赞誉。

同时,各在疆项目组织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进行了普及,提高员工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与尊重。由于历史原因,项目当地村民语言种类大多为“维语”,与普通话差异较大,针对此情况,项目联合当地派出所,由“汉维语言”双通的人员担任项目“翻译”,确保与当地人员日常沟通“无障碍”。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阿图什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青年职工学习了回信后,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青年一代注入了强大动能,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继续参与工程建设,助力自治区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八千里路云和月,瀚海沙漠踏歌行。巍巍三山见证着水电一局四公司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拼搏故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蓬勃发展、壮美新疆焕发新时代光彩的今天,水电一局将以更大决心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与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奋进,让创新的血脉在天山南北奔流涌动,让发展的甘泉滋润辽阔疆域,以更强担当、更高质量,将黄金城标准、黄金城标杆、黄金城品牌牢牢植于这片热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