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当多数人沉浸在国庆与中秋双节的团圆欢聚中时,在祖国的高山峡谷、地下深处,乃至遥远的非洲大陆,水电十四局的建设者们依然坚守岗位,与机械为伍,与星辰共度,掀起了一场与时间竞速的建设热潮。节日期间,多个国家重点工程节点接连告捷,一串串奋斗的足迹、一次次喜讯的传来,生动诠释了“假期不停工、建设加速度”的实干精神。 在彩云之南,临沧凤庆片区的八个光伏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10月5日,随着大平地光伏项目首台箱式变压器顺利就位,项目正式由土建施工全面转入电气安装阶段,驶入并网发电的“快车道”。面对复杂地形,指挥部周密部署、精准吊装,将“安全第一、质量为本”贯穿于每一道工序。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脉”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现场,9月28日,“粤海环北8号”TBM掘进里程成功突破2000米,较原计划提前达成。这台量身打造的“钢铁巨龙”成功穿越多处断层破碎带,并创下单日掘进31.41米的优异成绩,为缓解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筑牢坚实基础。 在四川,成眉线工程率先实现区间桥梁贯通,成为全线首个达成该节点的工区,为后续轨道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运用BIM技术开展架梁模拟,推行“智慧工地”动态监管,在高效推进施工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华中,武汉地铁12号线板桥停车场于9月28日顺利接车,标志着土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面对工期紧张、交叉作业频繁等挑战,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技术先行”,日夜奋战,确保关键节点如期完成。 与此同时,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与能源工程也迎来决定性进展: 在云南,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深达907米的34竖井总开挖进度已过半,月进尺连续突破100米,为“滇中水脉”全线贯通迈出关键一步。 在四川向家坝,国内在建跨度最大的马耳岩渡槽2号槽墩于10月5日凌晨完成封顶。建设者冒雨坚守、全程旁站,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100%达标。 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2号导流洞首层于9月26日全线贯通。项目采用智能掘进装备与数字化平台,成功攻克“千层饼”式复杂岩层,向实现黄河截流目标稳步推进。 在四川雅砻江畔,全球最大的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岩壁吊车梁浇筑完成,混凝土呈现出如“镜面”般的高品质效果,展现了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高精度施工的卓越实力。 在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3号机定子成功吊装;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每年可节约大量标准煤、显著减少碳排放,为长三角绿色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守的脚步不仅遍布国内,更远渡重洋。 当地时间10月2日,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刚果(金)卡南加-卡兰班布吉道路保通项目顺利通过临时验收。这条全长230公里的道路,将以往十余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四小时,极大便利了当地民众出行,有力促进区域经贸往来。刚果(金)大型工程局局长在验收时,对中方建设者的施工质量、应急能力与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在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当地时间9月30日,喀麦隆公共工程部大楼揭牌,喀总理恩古特代表总统主持仪式。恩古特在致辞中表示,公共工程部新办公大楼不仅是一座行政大楼,更是现代化、功能性和高效性的象征,将有助于提升喀麦隆公共行政效率和质量。他特别感谢中国企业的卓越履约和专业精神,称这座大楼是“中喀合作共赢的生动体现”。 节日的坚守,源于精神的支撑。在这些工程的背后,是“拼”的劲头与“实”的作风。各项目部以党建为引领,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青年突击队,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同时,“科技引领+精细管理”双轮驱动,BIM技术、智能掘进台车、数字化平台等创新手段广泛应用,不断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工程节点,更是一份对国家的承诺、对绿色未来的坚定信念。 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榆林东线引黄工程入库段试通水成功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3号机定子顺利吊装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首层开挖全线贯通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