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C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宝塔山下黄金城人的新时代答卷
—河北工程公司宝塔山±800千伏换流站纪实
来源:河北工程公司 作者:阴润磊、张丽 时间:2025-09-10 字体:[ ] 分享: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片曾孕育中国革命胜利的热土,如今正见证着另一场“能源长征”。宝塔山±800千伏换流站,作为陕北至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起点,不仅承载着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重任,更延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中国黄金城的建设者们在施工的同时,以诸多创新举措护果农、保民生,守护好果农的“摇钱树”,兑现对人民利益的坚守。

宝塔山±800千伏换流站作为全球首个完全采用“±800千伏/ 8吉瓦特高压直流工程标准化设计”的标杆项目,河北工程公司电网公司项目团队以“质量为先、环保为要、民生为本”为核心,用一系列务实行动,书写了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协同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宝塔山换流站工程建设正稳步推进,工程已完成75%。按照规划,本项目将于2026年6月建成投运。届时,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超360亿度,陕西电网外送能力将从2367万千瓦提升至3167万千瓦,显著增强跨区域电力调配能力。

      施工与民生的“同频共振”,传承“为人民服务”

2025年5月的一天,施工现场,机械轰鸣间满是建设热情,但工地旁连片的苹果树种植区,却成了项目部心头的牵挂。此前土方开挖产生的扬尘,偶尔会飘向果林,若长期堆积在嫩绿叶片上,不仅会阻碍果树光合作用,更可能导致果实减产,直接影响村民生计。为破解“施工推进”与“果林保护”的矛盾,项目部以“零扬尘、护果林”为目标,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降尘“组合拳”。

“不能让尘土伤了果树,更不能断了村民的生计。”项目部经理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就赶紧行动起来,施工现场的围挡率先完成“升级”,在普通围挡基础上加装喷淋系统,每隔10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细雾如春雨般均匀洒落,在围挡顶部形成一道致密的 “防尘帘”,从空间上有效阻挡扬尘扩散。同时,项目部调配两辆洒水车,实行“三时段作业制”,清晨8点前清扫施工道路,上午12点、下午 6 点针对土方作业区加密洒水,确保地面始终保持湿润,从源头减少扬尘产生。

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想起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当年的共产党人用小米加步枪保卫群众利益,今天的建设者则以“防尘帘”“三时段洒水”等创新举措守护果农的“摇钱树”。从革命年代的“纺车精神”到如今的“降尘组合拳”,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对人民利益的坚守。

针对土方作业这一扬尘高发环节,项目部创新采用“覆盖防护”模式:开挖后的裸土区域,当天便覆盖防尘网,并用沙袋压实边缘,防止大风掀起网面带起扬尘。在细节把控上,团队更是严守“护果”底线:施工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所有工程车辆必须冲洗轮胎、车身后方可离场,避免泥土带至果林周边道路;现场堆放的砂石、水泥等建材,全部用防雨防尘棚遮盖,棚内还安装喷雾装置保持物料湿润,杜绝干燥起尘;严禁凌空抛洒建筑垃圾,最大程度降低扬尘扩散风险。

如今再走进施工现场,昔日可能飘向果林的“尘土飞扬”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湿润的作业面、围挡喷淋系统的轻微“滋滋”声,以及远处果林中舒展的翠绿叶片。“施工不只要赶进度,更要守护好村民的‘摇钱树’”,项目经理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这场降尘行动,不仅筑起了绿色工程的防线,更守住了果农的希望,让施工进度与民生保障实现了真正的并行不悖。

质量细节里的“较真”,新时代的“南泥湾精神”

6月18日晚上八点,施工现场渐渐褪去白日的喧嚣,暮色中只剩塔吊的剪影与零星的照明灯光。刚结束项目部例会的项目经理,带着全体管理人员走出会议室。会上明确,当晚必须完成 GIS室的场地清理,这片区域下周就要正式交安。若不及时处理白天作业残留的大量尘土、包装袋等建筑垃圾,不仅会影响后续交安流程,更可能给后续安装的精密设备埋下安全隐患。

“走,拿上扫帚,咱们加会儿班!”项目经理话音未落,便有人从项目部库房取来工具,径直走向施工现场。GIS室内还残留着白天施工的些许余温,大家握着扫帚的手却越扫越有力。技术员陈工起初还想着 “明天再弄也来得及”,但看到项目经理弯腰一点点清理角落尘土的身影,便默默加快了手里的动作。

“咱们做管理人员,就得把每一步准备都做在前头,给以后的作业铺好路。”夜色中弯腰清扫的身影,与当年南泥湾垦荒时“每一寸土地都不浪费”的执着如出一辙。延安时期,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挥镐,将荒山变良田;如今,黄金城人一手握图纸、一手执扫帚,用“不放过一处死角”的较真,为特高压设备筑牢安全根基。项目经理那句“把每一步准备都做在前头”,正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生动诠释。就这样,原本计划三小时完成的清扫工作,凭借团队的默契配合,仅用一个半小时便顺利结束。地面的碎石被归拢清运至垃圾场,包装袋尽数收进垃圾桶,连墙角的浮尘都被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整洁如新的施工区域,所有人忽然明白:团队的“踏实劲儿”从不是靠嘴上说说,而是在例会定好的事上,有人带头干、认真干,用行动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

这份夜幕下的坚守虽平凡,却藏着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较真,更承载着为后续GIS作业保驾护航的责任。在这个工地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都在为“建好换流站”这同一个目标,并肩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让“质量”二字扎根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担当的“生动答卷”,从“革命火种”到“能源火炬”

从降尘护果林到夜间清场地,在宝塔山±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河北工程公司始终以实干彰显企业担当,为特高压工程施工树立了典范。

从延安窑洞的灯火到特高压的电流,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质量为先、环保为要”的施工准则,宝塔山换流站的建设者们用行动证明,延安精神从未远去。它藏在降尘喷淋的水雾里,融于夜间加班的灯光中,更刻在每一位建设者“敢啃硬骨头”的信念里。这座矗立在革命圣地的能源丰碑,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当年,延安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今天,每一项措施都精准指向“护果林、保民生”,切实守护了果树生长环境,保障了村民的核心利益。无论是夜间加班清扫的细致,还是全方位降尘的担当,背后都是“建设绿色智慧工程,成就客户和员工愿望”企业使命的生动体现,它将以实际行动点亮长三角的万家灯火,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打印】 【关闭】